接下來你將看到:
-
受疫情影響,出行行業或迎來紅利
-
Grab和Gojek可在東南亞大市場下共存
-
電動化代替會成為出行大趨勢
【7點5度】第508次與您見面。本文共1772字,1張圖片。
據報道,東南亞網約車巨頭Gojek在昨天已經籌集12億美金用于擴張,不顧科技行業的動蕩和新冠疫情的影響繼續與Grab進行較量,而Grab在上個月也從日企拿了8.5億美元的融資。更有傳言說兩家會進行合并的談判的。盡管隨后Gojek發言人向媒體表示否認Gojek與Grab合并進行談判的傳言,但此條消息還是引起了廣大吃瓜群眾的圍觀。
那么今天,就為大家帶來第七期線上分享--熱門賽道梳理之出行。為此,我們特意邀請金庫創投投資經理王浩臣為大家分析東南亞出行行業的看點及以Grab和Gojek兩巨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以下為7點5度根據嘉賓線上分享內容,整理所得。
1
受疫情影響,出行行業或迎來紅利
東南亞的出行行業發展和國內很不一樣。東南亞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地區,不同的國家在基建水平、經濟水平、政策制度上都有很大不同。比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相對完善,而越南,印尼,菲律賓等,道路狹長且擁擠,出行行業的發展各有限制。
除此之外,金庫創投投資經理王浩臣表示,從環境政策層面上來看,東南亞汽車出行相關行業的引導性和激勵性政策才剛剛起步。在新加坡、越南,泰國等地都可以看到一些引導性的政策的出臺,例如在車輛相關的進出口稅收和補貼方面。除去政策層面,從整體出行行業的上游中游下游領域來看,王浩臣表示,上游的汽車產業鏈并不完整,整體工業水平不高,目前仍是依賴進口。下游出行服務市場,復制粘貼了國內的商業模式,目前巨頭們仍處于跑馬圈地階段。但隨著現在疫情在東南亞的蔓延,盡管網約車單量有大幅度下滑,短期可能對于出行公司的現金流會產生壓力。但從長遠來看出行的需求并不會減少,伴隨著對即時配送,外賣和生鮮電商等行業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這些領域在東南亞又是剛剛起步的狀態,所以長遠來看疫情是會加快整個行業的發展并且帶來一些紅利。
2
Grab和Gojek可在東南亞大市場下共存
說到東南亞出行賽道,則不得不提Grab和Gojek這兩巨頭。王浩臣表示,兩家的發展其實較為類似,都是從網約車起步再拓展衍生的業務,比如外賣送餐,單車分時租賃甚至是金融服務等。目的都是要打造一個超級App的概念,從出行拓展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實現盈利。
這種戰略模式是現在的出行服務比較普遍的思路,但若想覆蓋整個東南亞還是比較困難的。例如Grab在各個市場的本土化過程中相繼遇到一些阻力,像越南,印尼和菲律賓這些國家多少都會存在一些保護主義,因此對于網約車巨頭來說目前還是要想一些辦法盡可能打開市場,之后再考慮如何做精細化運營,從而提升體驗,實現盈利。
而兩者在未來是否會迎來合并是很多吃瓜群眾所關心的。對此,王浩臣認為,在目前的市場階段來看,二者并不會有合并的趨勢。同時,從東南亞如此大的人口基數上來看,該地區的市場規模足夠支撐兩者在良性競爭下的共存。眾所周知,兩家公司目前都擁有極高的估值,現階段也沒人有實力支持兩者合并。同時王浩臣也表示在未來或許會有區域性的合并發生,例如Uber就把一個地區的業務出售給競爭對手。
3
電動化代替會成為出行大趨勢
既然東南亞出行已經是Grab和Gojeck的天下,后續玩家還有沒有機會?東南亞市場規模之大是目前所公認的,人口膨脹,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好,經商的條件逐漸在改善。王浩臣表示,這些有利因素都會為出行領域的發展帶來機會。例如,目前東南亞乘用車市場是以二輪燃油摩托車為主,國外大車廠占據壟斷地位。出于戰略和經濟的考量以及環保的因素,電動化替代一定是未來的大趨勢。而電動車市場目前在東南亞又處于產業鏈相對缺失的狀態。隨著需求的明顯上升,再加上政府的大力補助,東南亞出行行業的機會就出現在這里。
另外在出行服務方面,王浩臣也提到現在有一些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正在嶄露頭角,例如在越南的BE Group,該公司號稱自己不僅僅是網絡科技公司,更多的是運輸公司,為此可以提供很多社會福利和大量就業崗位,幫助員工建立退休基金等,這就與Grab跑單分成的賺錢方式有所區別。因此,各地區的網約車企業抓住新的模式和玩法也會有新的機會。
END
如有興趣投稿、商務合作、或求職
歡迎添加微信:+6582273367或掃碼加好友
推薦
閱讀
我們為您準備了7點5度的文章精選,如您感興趣,
請點擊下方圖片鏈接。
作者:7點5度 來源:7點5度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出海筆記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