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你將看到:
-
遇到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會提到亞馬遜
-
新加坡的創業公司又是如何呢?
-
成功取決于市場份額
-
風投公司甚至還可以從不賺錢的初創公司中賺取利益
-
趨勢依然存在,但人們會越來越謹慎
人們或許總會提出疑問,一些知名的公司已經經營了5到10年,但仍未能實現盈利,而在這種情況下,仍有投資人有信心地繼續無限地為它們投入更多的資金,這是為什么?
1
遇到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會提到亞馬遜
![投資者為什么做這些“虧本買賣”?](http://www.0493.com.cn/wp-content/themes/justnews/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
每當人們說到這個話題時,總有一家公司會被拿出來舉例,那就是亞馬遜。除了在全球電子商務領域獨占鰲頭外,這家巨頭公司還因在多年虧損后仍獲得巨大的成功而聞名。
亞馬遜于1997年上市,當時它是一家成立三年并且一直虧損的公司。然后,由于一直專注于增長,它多年來一直持續虧損,甚至是在IPO之后也是如此。公司在經營整整十年之久后才在2003年底迎來它的第一個盈利年。回到今天,亞馬遜在過去的一年里,每季度的凈收入都在21億美元至35億美元之間,并且它目前的估值已經接近1萬億美元。不用說,這樣的亞馬遜對今天的情況產生了很大影響。Jeff Bezos用其有說服力的講故事能力,而并非是帶來可觀的利潤,從而迫使投資者投資,目前這種做法已經成為了常態。
![投資者為什么做這些“虧本買賣”?](http://www.0493.com.cn/wp-content/themes/justnews/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
像Uber和WeWork這樣的大公司也希望能如此成功。但亞馬遜的成功并不能證明這種方式對每家公司都行得通。
首先,與今天的競爭者相比,亞馬遜的損失實際上是微不足道的。雖然亞馬遜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在前17個季度里(4.25年)就虧損了28億美元,但僅在2015年一年中Uber的虧損額就與其大致相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用其已有的基礎設施很容易從最初的圖書銷售業務擴展到全品類產品銷售。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有如此有利的條件可以使得擴大規模變得如此簡單有效。
2
新加坡的創業公司又是如何呢?
![投資者為什么做這些“虧本買賣”?](http://www.0493.com.cn/wp-content/themes/justnews/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
新加坡知名的初創公司似乎也把實現盈利排在了后面。Carousell大約在兩年半前建立了龐大的用戶群之后,才開始將其業務實現盈利化。2018年,該公司的收入為700萬美元,但在年底卻凈虧損了2500萬美元。2020年已經是Carousell成立的第8個年頭,在與Telenor旗下的701Search合并后,它已成為新加坡最新的獨角獸公司。這宗交易也使Carousell的估值升至8.5億美元(約11.6億新幣),但仍舊保持不盈利的狀態。
已經成立11年的Sea Group以 “唯一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東南亞互聯網公司”的美名自詡,但2018年其凈虧損就已經超過9.44億美元了。去年,Sea Group則計劃籌集15億美元,目的是用于投資旗下很受歡迎的電子商務平臺Shopee。Shopee的增長迅速,其調整后收入也從2017年的1770萬美元大幅攀升至2018年的2.9億美元。
![投資者為什么做這些“虧本買賣”?](http://www.0493.com.cn/wp-content/themes/justnews/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
然而,Grab才是真正在脫離財務赤字的公司。其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nthony Tan曾表示:“已經成立了8年的公司目前在一些市場上是正在盈利的,并且計劃在2020年能在更多的市場實現這一目標。”與許多不介意在持續虧損還爭搶著IPO的公司有所不同的是,Grab的計劃是在上市前讓整個公司實現盈利。
3
成功取決于市場份額
從表面上看,投資人一直為不盈利的初創公司投入資金似乎是很悖理的事情。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和VC首要考慮的是增長。其實并不意味著追求增長就要舍棄盈利,但是由于大多數公司都要為此花費一段時間,所以起初看起來確實是這樣的。相反,公司是為了建立一個更堅實的基礎從而可以極大地提升未來的回報能力。通過對獲取用戶、改進產品和服務以及拓展新市場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公司希望能夠在同類產品競爭中贏得大量市場份額。成為市場上的主導者能給公司帶來巨大的優勢,并確保最終獲得最大收益。基于這一點,投資人并不會介意初創公司瘋狂的燒錢。因為只要能看到公司不斷獲得良好的吸引力和高收入,這就是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了。
East Ventures的執行合伙人Willson Cuaca曾經表示:“增長、吸引力、市場份額和單位收益”這幾點是他為一家初創公司投入資金所考慮的因素。他還提到:“每一家初創企業都有他們自己實現在某一領域中獲得主導地位的公司戰略,并有自己的計劃和時間表來實現盈利。”。同時,Cuaca解釋道對于企業來說,建立“價值比例”其實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為其競爭對手創造更高的進入壁壘。但這又需要更多資金和時間,所以每個初創企業都需要進行多輪融資。如果投資者不斷與初創公司的創始人討論戰略,他不認為會有“太長時間”不盈利的情況。
遵循這種思路,有些人會說,如果一家公司決定更傾向于提高利潤空間而不是在新項目上再投資時,它就會變得停滯不前。
4
風投公司甚至還可以從不賺錢的初創公司中賺取利益
投資人繼續為不賺錢的初創公司投入資金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除了盈利之外,他們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賺錢。
最傳統的可以使投資人賺錢的方式是持有盈利公司的股票,公司會定期向投資人分配股利。但是,對于投資人來說其實還有不需要公司盈利就能讓他們獲益的方法。比如,當一家初創公司被一家更大的公司收購時,就可以通過退出戰略得以實現。例如,投資人可以在一家初創公司估值為2000萬美元的時候投資100萬美元來購買它5%的股份。五年后,如果這家初創公司以2億美元的價格被收購,投資人就能獲得1000萬美元(5%),這就相當于他們當初投資額的10倍了。在五年中,會有大公司愿意以如此高的價格收購這家初創公司,是因為初創公司已經成長為一個值得信賴且有價值的IP,或者已經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而并非因為它可以盈利。
另一種方法是,當大多數獨角獸公司打算上市時,投資人可以通過出售股票來獲取利潤。即使是一家不盈利的初創公司,也有可能憑借一個引人注目的故事獲得一個很高的上市股價,或擁有巨大的估值。看看Uber是如何在2018年損失了18億美元,但卻仍能在2019年5月以820億美元的股票估值而上市的就明白了。
5
東南亞本土缺少B輪之后的供血能力
這是好是壞其實取決于個人的看法,將盈利能力放在次要的位置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會成為初創公司和獨角獸公司中的常態。也就是說,瘋狂的高估值趨勢似乎正在慢慢瓦解。2019年,許多初創公司的估值在IPO階段就被大幅下調,公司的交易價格也處在建議發行價的最下限。
近幾年來,進入IPO市場盈利的公司數量嚴重不足從而開始引發出一些質疑。或許在未來幾年中,投資人會變得更加謹慎,并開始更加嚴格地審視公司的基礎情況和治理措施,而不僅僅是取決于其強有力的品牌營銷方式。
本文翻譯自 Carousell,Sea,Grab Are All Unprofitable Startups - Why Do Investors Keep Funding Them?
END
如有興趣投稿、商務合作、或求職
歡迎添加微信:+6582273367或掃碼加好友
推薦
閱讀
我們為您準備了7點5度的文章精選,如您感興趣,
請點擊下方圖片鏈接。
作者:7點5度 來源:7點5度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出海筆記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