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簡單的方法,獲取最大的效果。--但丁
1
如何花小錢辦大事?
只要你的工作內容跟數(shù)據增長相關,就免不了被這個問題“折磨”,那如何用最低的花費獲得最佳效果?
我們就以最近比較火的IAA游戲產品來舉例,很多人說投放難做,其實還是產品不行,那怎么才能讓產品變“行”呢?
這是一個快速更新的時代,比如Facebook每月就要更新一次算法;比如用戶的喜好也都是在隨時變化;比如一款產品讓我們靠老經驗去判斷很容易出錯。基于此,我們需要提前進行數(shù)據驗證。因為,成型后的產品發(fā)現(xiàn)問題后再去修改很難,花費大量的時間不說,可能辛苦打磨出來的產品,上線后用戶不喜歡,買量特別貴,但都為時已晚。有時候可能等改好后已經過了市場紅利期,用戶已經被別人洗過了。那有沒有一套快速驗證的方法來提前判斷呢?
2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個市面上比較流行的前期測試方法,方法很多人都知道,這里就分享一下具體的測試步驟,通過前期的素材測試驗證,再決定是否花精力去干,花最少的錢和時間精力來快速判斷產品是否值得去做。讓你花小錢,辦大事。
說到測試素材,很多人可能會有一系列疑問:
如何測試廣告素材?
需要測試多少版廣告素材才是比較合適的?
出價多少?給多少預算?
在哪里測?
別著急,接下來給大家一一講解 :
測試準備:
產品:一個有著基本玩法和畫風的上線Demo
測試地區(qū):美國(在美國測的比較好的素材,別的國家基本不會差)
測試賬號:Facebook賬號一個
賬號搭建:
賬號結構:1:N:1;
測試素材個數(shù):表現(xiàn)產品內容和玩法的測試素材6套;
素材方向:新產品測試,我會準備六個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素材進行測試,以確保不會因為素材方向上的因素影響測試結果;
定位:選最簡單的寬泛定位(僅地區(qū)定位),年齡性別,興趣等都不設限;
出價:自動出價;
日預算:60$;
測試周期:2-3天;
廣告展示:3-5000人;
測試目的:
產品有基本玩法和畫風的上線Demo可以讓用戶大致理解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產品;
自動出價的原因是產品在初期我們不了解他的用戶成本以及競價上限,不要人為干預競價;
同樣在定位上用最寬泛的定位也是為了防止提前對目標用戶進行限定;
預算給10$是有一定的原因在里面,一個素材每天有千次展示的樣本數(shù)據就已足夠,因此假如你的產品的CPM預計在10$,給到相應的CPM估值的預算就足夠,太少樣本不夠,太多浪費;
測試周期2-3天,3-5000的廣告展示樣本可以判斷出素材好壞。
賬號搭建完后,我們就開始進行測試。
3
測試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數(shù)據?
點擊率(CTR):請注意:請確保查看的是點擊率(鏈接點擊率),而不是點擊率(全部),點擊率(全部)代表點擊廣告的任意部分進入您的Facebook頁面的任何人,鏈接點擊率才是你需要關注的,點擊率(鏈接點擊率)1%是基準,其余多少是好多少是差,自行決定。
每千次展示費用(CPM):CPM的高低和多種因素有關,當然越低的CPM也說明受眾群里比較寬泛,且畫風玩法更容易被更廣泛的人所接受,比如說某個地區(qū)一個休閑產品的CPM到了50$,明顯高于你的心理預期,那你就要掂量掂量了。
轉化率(CVR):這個和素材以及落地頁的相關度,廣告內容和產品的相關性有關,同樣每個相應的品類都有一個大致的區(qū)間,比如50-50%,假如你的數(shù)據低于這個值,你就要判斷是否正常?
不同階段用戶的流失:現(xiàn)階段的素材基本以視頻為主,除了通過CPM,CTR等數(shù)據來判斷,我們也可以通過用戶在視頻不同階段的流失來判斷可以修改的點,這些數(shù)據在Facebook后臺可以直接拉取。
4
整個流程下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僅用了很少的預算和時間來快速決斷產品是否有繼續(xù)的必要:
目前花費:3天的測試時間,6*10*3=180$;
原有的測試方式:大量的研發(fā)投入+人力成本+時間成本+不知道能否成功的不確定性,其成本遠遠大于180$。
這個賬其實一目了然,到底是不是花小錢辦大事,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END
做一個不斷成長的公眾號
我在這里等你,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我就知道你“在看”
作者:小馬哥 來源:小馬哥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出海筆記立場,如若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