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公開寫作的4個原則

        從去年元旦寫下第一篇公眾號文章,到現在一共30多篇,更新頻率不算高,但是總算堅持下來了,我還是比較開心的。

        因為公開寫作這件事對于我來說,和跑步一樣,起初并不能說有多熱愛。所以從抗拒到習慣,沒有半途而廢,對我來說,已經算是超出預期。

        能夠堅持下來,是靠一些原則和方法的。原則是不變的,而方法是靈活的。方法很多,比如我發起了一個周更俱樂部,和其他小伙伴互相鼓勵,一起堅持。

        但是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原則,希望對打算公開寫作的朋友有所幫助,說不定可以借助這些原則堅持下去。


        原則的重要性不必多說。富蘭克林在20歲時就立下了13條人生原則,并終身堅持。可以說他的成功離不開他的13條人生原則。雖然我不是大咖,但是根據一年半的經驗,以及從其他人那里學到的一些經驗,我總結了4個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公開寫作的原則。

        與其說是公開寫作的4個原則,不如說是公開創作的4個原則。因為除了公眾號,其他像博客、微博,還有視頻號,其實和公開寫作是一樣的,只是形式不同。假如我以后開始其他公開創作,比如視頻號,這4個原則,對我來說也同樣適用。

        01 / 真誠比文筆更重要

        文筆不好可以練習,真誠不真誠,這完全看個人的選擇了。

        舉個例子。關于理財,我買基金但是幾乎不關注個股,不過我關注了一個財經類的大V“招財大牛貓”。還是朋友給我推薦的這個公號,關注了以后,幾乎每天都看他的推送。

        寫股市的公眾號太多了,但是“招財大牛貓”很可能是粘性以及打開率最高的財經類公號,我猜測。他的專業能力不一定是最強的,但是他可能是最真誠的作者之一。相信關注他的朋友們應該有同感。

        我在他的一篇文章評論當中,看到他給別人的回復,給我很大的啟發:

        堅持公開寫作的4個原則

        難怪人家做得好,不只是因為段子講得好啊,人家是有大智慧的,把坦誠作為自己的原則。

        再拿我自己舉例。雖然寫了一年半的公號,文筆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提升。但是我相信經常看我文章的讀者,還是能感覺到我的真誠的
        堅持公開寫作的4個原則


        上篇文章,我總結了一下自己第一次創業失敗的經驗教訓。那篇文章寫得很匆忙,很多語句都不太通順,我自己很不滿意,但是為了交作業,匆忙發布了。沒想到發出以后,瀏覽量比其他文章要高很多,還收到很多朋友的留言,表示感同身受。

        這就是一個“真誠比文筆更重要”的典型例子。

        02 / 去表達而不是去表現

        “公開”寫作和日記等“私密”寫作最大的不同,就是目標人群不同。既然選擇公開,就不得不考慮到個人品牌的打造。即使不刻意考慮這個“打造”的過程,每個公開創作的人,也不可避免會對自己發布的內容有所“加工”。


        這種情況非常多,經常會遇到,在表達一件事情的時候,經常想為了“表現”自己有多能耐,刻意加入一些不必要或者不相關的內容。比如,為了彰顯自己讀書多,過度引經據典。

        長遠看,這樣的“表現”并沒有多大的益處,只要認真的表達即可。

        03 / 關注體系成長)而不是目標成功

        關于體系和目標,之前的文章我引用過漫畫作者斯科特·亞當斯在《巨人的工具》里分享過的話,他關于“體系”和“目標”的分享對我很有啟發:
        關注“體系”而不是“目標”:


        關注體系涉及選擇能帶給你有用的技能或人際關系的項目和習慣,即使在外人看來這些項目和習慣可能會帶來“失敗”。換句話說,你的選擇應當可以讓你最終獲得“成功”,因為你一直在積累能夠用于之后的項目和資源。


        從根本上說,“體系”可以這樣理解,你可以問自己:“我能夠培養出哪些持久的技能或者人際關系”,而不是“我可以取得什么樣的短期目標”。前者具有強大的滾雪球效應,而后者要么“成功”要么“失敗”,沒有鼓勵獎這一說。

        公開寫作就是典型的具有復利效應的成長體系。但是如果過于關注短期目標,比如粉絲數量、變現,可能會遭受挫折。當下,短視頻有需求,有紅利,而公眾號關注度遠不如以前了,單純公眾號寫作,很難看到“成績”。(現在有個新名詞叫做“古典自媒體”,古典自媒體=不做短視頻和直播的自媒體。)

        別說在大類里有所作為,能在細分領域脫穎而出就實屬不易了。所以公開寫作,關注成長體系而不是目標,會讓自己心態更平和,堅持的更久。

        04 / 建立“共同體感覺”

        這一條原則不一定適用于所有人,但是對我很有效。


        公開寫作或者其他形式的創作,就像一個人站在一個廣場上(這個廣場可大可小),然后對著一群人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或者在表演節目。并不是所有的觀眾都會對你感興趣 ,或者喜歡你。如果把關注點放到這部分人身上,必定會經常徒增焦慮,很難堅持下去。


        要是把關注點放到“真正的目標人群”上,就會是另外一種心態。所謂“真正的目標人群”,可以說就是“共同體”。通俗點說,可以是我們想象出來的會對我們感興趣,或者喜歡我們的那部分人,我們應該重點關注這部分人,為他們貢獻價值。


        這里解釋一下“共同體感覺”的概念。我以前分享過
        《被討厭的勇氣》
        的讀后感,“共同體感覺”這個概念就來自這本書里,是阿德勒提出的。
        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夠從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狀態,就叫共同體感覺。
        建立共同體感覺的方法之一,就是“他者貢獻”。他者貢獻并不是要我們做自我犧牲,相反,他者貢獻的最終目的,還是讓自己在共同體中體會到價值。


        為什么要把共同體說成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因為很多情況下,我們無法區分那些人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人群”。所以共同體感覺其實也是個主觀感覺,只要我們自己認為我們對共同體有價值,就可以了。當然,實際情況中,我們是可以獲得一些實際反饋的。


        每個公開寫作的人都有價值,只要能想象出自己的共同體。感覺到自己有價值,才是公開寫作最終極的回報吧,才是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而其他回報都會是獎勵金。


        大道至簡,就像富蘭克林的13條原則,都是很普通的道德原則,并沒有什么新鮮的。我分享的這四條公開寫作原則也一樣,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最終能達到什么高度,還是要看能否堅持自己的原則。配合一些方法,假以時日,相信結果不會太差。

        最后,我們更周俱樂部的小伙伴@天堂鳥 剛剛寫了一篇
        寫作方法總結
        ,推薦給大家。

        作者:是祥子啊 來源:是祥子啊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出海筆記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0)
        是祥子啊的頭像是祥子啊
        上一篇 2021年1月24日 下午10:45
        下一篇 2021年1月24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