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是廣告的靈魂,是將廣告賦予精神和生命的活動”--威廉·伯恩巴克
1
廣告離不開創意,但廣告人想獲得一個好的創意,是件難事,想獲得持續不斷的好創意,更是難上加難。不管是一群人的頭腦風暴還是一個人的苦思冥想,創意除了需要靈感,還需要一定的理論方法。
投放人員和美術人員經常在找素材和想方向上耗費70%以上的時間與精力,最讓人頭疼的是花費了時間和精力產品跑到了一定階段,但再很難找到新的方向和思路,怎么辦?
有人說去SPY網站抄競品的方向就好了,簡單省事;有人說一起進行頭腦風暴,拓寬思路;有人說多熟悉產品,去體驗產品,從產品內找方向;但是最終沒有方向性的天馬行空很容易費時費力。
無論是SPY工具、頭腦風暴、去體驗產品……所有的所有都是一個個思路, 如果從一開始是沒有一個框架性思維去切入,想到的所有思路都是一個個的點,無法真正的把他們串起來,形成一張在自己大腦中的網,隨著優化的不斷深入,創意也會越來越脫離用戶。
2
就好比當我們建一棟樓的時候,要先搭建框架,然后才去做布線、消防、水電暖等工作;我們平時看書的目錄,也是一個個框架,閱讀一本書先從目錄開始是有道理的,而我們大多數人的思維容易拿到一個游戲立馬就去做,導致跑到一半創意枯竭,新的創意怎么也蹦不出來。
我們做投放也是,沒有一個框架性的思維,很容易被局限住。
我們每天都有很多的想法,很多想法點都是一閃而過,這是我們在日常事情上的思考模式,但是,當我們在工作、學習、做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時候,就需要更為成體系的思考,否則,對于這件事情,你可以永遠也理不出頭緒,或者由于思維窄化,考慮的非常片面。
拿我自己來舉例,有一次我推一款游戲的時候,僅考慮了很簡單的幾個因素:競品的方向,產品內的多數玩法,固有的經驗和思路。基于以上幾點,就是我做出決策的全部依據。但是,后來的結果說明,這樣草率的思考存在問題,在前期的時候沒有發現問題,成本也很便宜,但是需要起量的時候,原有的思路再也推動不下去,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當后面換個思路,利用框架思維,才解決了問題,考慮的更加系統全面,做出更好的決策。
3
”
4
下面是日常項目的大致思路梳理,供大家參考:
產品投放前期做足框架梳理,不要一拿到產品就開“淦”!多梳理多總結,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你會發現方向一個個向你涌來,一個大的方向可以延伸出最起碼七八個子方向,子方向又可以衍生幾十個次一級的方向,一生二,二生四,你就再也不怕創意方向枯竭了。
END
做一個不斷成長的公眾號
我在這里等你,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我就知道你“在看”
作者:小馬哥 來源:小馬哥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出海筆記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