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投放的第一步是搞清楚我們的受眾是誰?就像產品設計初就會有用戶定位,相對應的廣告投放也需要找準這類人群。
大家的一致思路應該是這樣:
01. 基礎定向:年齡、性別、地區、推廣版位等;
02. 興趣定向:按照與行業的相關度分為了核心興趣和人群興趣;
03. 類似受眾定向:按照當前廣告受眾具有類似特征的潛在消費人群。
明面上來看,這個邏輯是沒錯的,但很多人會把廣告受眾和廣告產品的轉化直接劃等號,認為:“廣告最擅長的不是定向人群精準投放嗎,我都那么精準定向了,為什么效果還不好?”
01
問題 1: 你要的是成本?還是效果?
小額貸應用:
2017年,印尼小額貸業務瘋狂擴張,市場幾無監管,自然流量充足, 風控模型也在摸索中,民眾金融素養不高。在這么樣一個環境下, 各出海公司主打“輕松選擇,快速提交”的口號,快速收割用戶。由于75%的民眾無法獲得銀行服務,這些人就像食人魚聞見了葷腥,爭先恐后的下載各小額貸應用,有的人手機上同時裝有十幾款小額貸應用。
對于廣告投放人員來說,作為一個新興的風口,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用啥定位,那先投放看看吧?剛開始投放的時候,本以為這種金融屬性的產品會比較貴,結果發現獲量很容易,成本也很便宜,就做了類似的受眾定位。
隨著量級的增大,發現越來越不對勁,雖然成本很低,申貸率也不錯,但是放貸率卻比較差。分析后發現是第一波種子都是一波急缺錢但是信用不佳的主,結果是雖然下載量起來了,但是用戶的違約成本太高,導致定向后,效果反而比不定向更差。
02
問題 2: 誰才是你的真實用戶?
音樂應用:
場景,印度市場
給你一款唱吧類的音樂應用,你能想到的用戶群體是哪些?
沒有想到也沒有關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裸投,吸引一波用戶再說。
分析用戶:嗯,青年男女,不錯,投的很準,和心里預期相差不大。
那做類似受眾吧?結果發現,怎么用戶留存很差?活躍度也不高?
最后的最后才發現,原來在印度女性的地位很低,沒有那么多人擁有手機,而男性為主的社會,關注這類應用很容易受下體影響,他們的關注點也僅僅在于獵奇,一大堆男人在那吧吧吧哪有女生有吸引力呢?在產品的投放前期受眾還不是那么精準,還沒有觸及到哪些高質量用戶,活躍和貢獻沒那么多的時候,這些人發現平臺上女性不是那么多,也沒那么多有意思,自己也沒什么才藝,沒辦法分享,算了,下一家看看。你想想都是這種受眾,質量能好到哪里去?
03
問題 3: 如何取舍你的用戶?
社交應用:
大家都知道社交應用一般都是男性用戶比較多,啥心思?全世界應該都懂。廣告主前期為了大DAU,買入大量用戶,而作為一線的優化師們自然是認為買的用戶越便宜越好。
投著投著就高潮了,真尼瑪便宜!我太他么天才了!買的量真多!
如果你分析會發現,男性越來越多,買量是很便宜,但是對平臺貢獻不了什么作用?一如當年QQ剛興起,馬化騰扮女生和用戶聊天的梗是一樣的,為啥,活躍產品,一堆狼找不到肉還不得跑了?
最后還是需要買一些大家認為成本高的,留存不好的女性向用戶來當社交產品的潤滑劑,雖然成本上升了,質量差那么一點,但是產品被盤活了,把那些男性用戶也帶起來了。
04
實踐中發現,前期如果不花精力去了解誰才是你的用戶?吸引誰更容易有效果?然后用針對性的素材去吸引這個人,很容易事倍功半。但在投放工作開始初期,你根本沒法準確預測誰是潛力股,一旦選錯,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廣告無效。
每個用戶都有轉化的可能,你只需要認真分析。
不是定向了就一定能有好的效果,除了從數字中看出問題,還應該了解市場情況,及時從市場的情況來反推為何效果變差了。
最后測試、測試、再測試,及時的找出問題所在,不斷的分析,不放過任何可疑點,幫助你做出準確的決策。
END
做一個不斷成長的公眾號
我在這里等你,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我就知道你“在看”
作者:小馬哥 來源:小馬哥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出海筆記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